2022 读书小结

这一年大半时间忙于准备秋招,书也没读多少,只有年初和年末读了一点,选几本印象深刻的记录一下。首先是关于中国经济政治的三本书。《以利为利》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角度详细描述了数次改革以及产生的影响,可以看到当前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收入的必然性,也指出了这种局面存在的问题。事实上本书出版于 2012 年,刚经历过 2008 年的“四万亿”大放水,各地房价已经历了一次猛涨,作者在书尾指出:

本书的研究表明,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偏执并非是由官员的个人意志所导致的,而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所带來的结果。这些关系的变化,在工业化、市场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造就了一种将土地、财政和金融结合在一起的“三位一体”的发展模式。这种模式一方面造就了持续不断的地方经济的高增长和城市繁荣,另一方面也在累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……

现在来看,不仅房价更为离谱,其积累的风险也不止一次地冲击了各行各业,就在前几日刚刚又出台了拯救房地产行业的文件,未来如何,我们且看。

《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》从组织关系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和逻辑,展示了中国政治结构自古以来的一种延续性,同时解释了许多地方政府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性。特别是其中“层层加码”和把一切问题“政治化”的倾向,对照疫情三年的种种现象,格外真切。

官僚体制在社会中扩展。由此,官僚体制建立起国家与社会间的强大直接连接,国家直接面对社会,产生两个潜在危险。其一,在法理权威基础缺失的情况下,国家权力官僚化,与历史渊源深远的官僚体制上下联手融为一体,走向官僚专制的支配形式,而不是建立在(韦伯意义上)法理权威之上的官僚制支配形式。其二,官僚权力的膨胀与组织失败诱发卡理斯玛权威重登历史舞台,重回历史之旧辙。

作者在最后指出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两个危险,看一看今年连任的那位,只能感叹历史的轮回。这本书似乎是出版当年就被下架,但是作者在自己的学术官网放出了电子版,可以阅读。

《大国大城》的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和图表对比告诉我们,世界各国的趋势都是城市化发展,特别是大型城市的集聚发展。我们不应该采用严格的户籍制度来限制人口流向大城市,而是应该正视这种趋势,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,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。

还有一本同样上市没几天就被下架的书,《可能性的艺术》。我是在尚未出版前阅读了看理想的同名节目,作者对比介绍了不同国家的政治现状,以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为标尺,分析了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案例。坦白说,本书的内容已经十分克制,出版时更是替换掉了在线版中的俄罗斯与苏联两部分,却仍遭到下架的命运。这也能看出当今出版行业乃至整个公共空间的逼仄与压抑。

最后是三本小说,《其主之声》《未来学大会》是莱姆的两本科幻作品,但和常见的科幻相去很远。作者在科幻的外衣下探索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,对科学技术的利用和对未知的探索等等话题,可以从中看到无穷无尽的反思与回味。《秋园》是杨本芬在八十多岁写下的关于她的母亲秋园的故事。行文平淡,真切地记录了上世纪几代人的生活,虽是小说,却真实可感,让人感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和苦难。

祝好。